返回

走出山沟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二八章不舍离别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多情自古伤离别。对于徐远和秦丽丽这对相爱的恋人来说,他们更是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,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是犹如刀割,可是他们能怎样?只好尽可能抓住眼前的每一秒时间,紧紧地拥抱在一起,如胶似漆地亲吻在一起。

    太阳出来了,徐远和秦丽丽还是不舍得起床,他们再次亲密地亲吻了一番,方才离开招待所回到了延原师范。

    徐远踏进四一七宿舍,明显能感觉到同学们的情绪不同于往常,每个人都像是霜打的茄子,灰塌塌地整理着行李。是啊,一个宿舍居住了三年,朝夕相处,患难与共,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今天就要分开,谁都有些不舍。这时候他们都很少说话,来来回回的脚步声和整理行李发出的声音显得十分响亮。

    延原市、区共处一城,徐远作为延原区的师范毕业生,还要在延原城内的小学进行实习,所以暂时不用整理他的行李,他便给舍友们帮忙。

    “今天咱们就要分开了,走的时候谁也不能哭!”号长张伟粗重的嗓音击碎了四一七宿舍的死沉。“我们都不哭,就是怕你忍不住。”刘满银应声道。

    “谁要是哭,谁就不是男子汉!”郭军军笑嘻嘻地说道。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。你们现在都嘴硬,我估计没有一个能撑住的。”尹宝贵露出他特有的龅牙说道。

    “那一天,知道你要走,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,当午夜的钟声,敲痛离别的心门……”窗外飘进来吴奇隆的《祝你一路顺风》,这首伤感的歌曲太适合此时的每一个即将离开的学生,一遍遍播放着,一遍遍催促着同学们的眼泪。

    延原师范人情味很足,特意与汽车站联系,开往外县的公共汽车今天在延原师范大门口等待,这方便了同学们的回家,可是也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有这样的待遇,秦丽丽这样家与县城两岔路的学生却不能享有,不是没有开往富川县的公共汽车在大门口等待,而是她要是走到富川县城,距离她的家乡就更远了,她打算先回家一趟,然后再去县城实习。这样唯一的好处是给了徐远单独送行秦丽丽的机会。

    太阳爬到了半空中,校园里继续回荡着吴奇隆忧伤的歌声,宿舍楼陆续走出携带着大包行李的学生,他们走走停停,还不时向后张望着什么,他们肯定是不舍得离开。离别在即,这是一个多么催人泪下的场景啊!

    四一七宿舍最先动身离开的人是郭军军,他跟舍友们一一拥抱后,长出了一口气,用手很潇洒地把偏缝向上甩了甩,抱拳说道:“就此别过,后会有期,一路顺风。”随手挎上了行李,出门刹那间转过头来又给每个舍友留下了他那标志性的浅笑,郭军军就这样离开了四一七宿舍,离开了他最亲密的舍友们,他是笑着离开的,他没有哭。

    接下来一一拥抱告别时,舍友们再也抑制不住滚热的泪水,每个同学都是毫不掩饰的哭泣。紧紧地拥抱在一起,泪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,互道珍重,互道祝福。

    徐远送走舍友,便飞快地跑到四〇七宿舍,宿舍里只有秦丽丽一个人,只见她低着头坐在床边哭泣。秦丽丽看到徐远,赶忙擦拭着眼角的泪水,眨着微红的眼睛,低声说道:“他们都走了?”徐远没说一句话便扑向了秦丽丽,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,两人的泪水如泉涌般地流淌出来。

    拥抱了太久太久,徐远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滞,他便可以一直抱着心爱的姑娘,可是时间永远也不会停滞,最要命的是心爱的姑娘就要离开他,再见她一面都不知道是何时何地,徐远的心里面好像扎进去一把锋利的钢刀。

    再长久的拥抱,终究有分开的那一刻,纵使你一万个不舍,因为人生不是只有恋爱;再痛苦的眼泪,总还是有干的时候,即使你心如刀割,因为眼睛不是只能哭泣。徐远不舍的松开秦丽丽的身体,擦干了秦丽丽眼角的泪水,深深地凝视着秦丽丽的脸庞,他要把秦丽丽的一切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深处,在今后的日子里,便可以在脑海中无时无刻地浮现出她的身影和她的脸庞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,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……”校园里依然回荡着这让人衷肠寸断的歌曲,徐远肩上扛着秦丽丽的铺盖,手里还提着一些零碎东西,秦丽丽手中抱着一个纸盒子,胳膊上还挎着几个大袋子,两人缓慢地走出了延原师范的大门口。

    师范三年学习,让徐远收获很多,一是他认识到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,他今后一定要全心全意忠于党的教育事业;二是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,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;三是他有幸能与秦丽丽从相知到相爱,让他找到了心爱的姑娘,要是能把她留在延原区,他这三年的学习生涯就非常完美,只可惜他没有那个能力,但愿今后能有机会把她调到延原区参加工作,这样他的一生也就完美了。徐远在走出培养他三年时间的延原师范,内心深处蓦然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感激之情。

    “徐远,我想去看看你雕刻下的那几个字。”秦丽丽拿着行李,在炎热的阳光的照射下,没走多少路,已经香汗淋淋了,这时候

第二二八章不舍离别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